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近日召开发布会,对日前发布的《北京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(2021年版)》和北京市正在构建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进行解读,提出构建"1+5+776"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体系。
2018年8月以来,北京市积极推进"三线一单"编制和落地工作,历时三年完成了"三线一单"的成果编制,划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,构建了"1+5+776"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体系。据介绍, "1"是1个全市总体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,"5"是5个功能区即首都功能核心区、中心城区(首都功能核心区除外)、城市副中心、平原新城、生态涵养区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,"776"是776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(分为优先保护、重点管控、一般管控三类)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。
北京市直接将管控单元划分至街道(乡镇),在此基础上,为满足各区生态环境管理实际需求,鼓励各区细化管控单元划分,补充准入清单。
据介绍,生态保护红线、环境质量底线、资源利用上线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,衔接着北京市的生态环境、发展改革、规划、经信、交通等部门相关业务数据,通过数据应用,为项目核准、行业布局、规划调整,以及环境执法、信访投诉办理等提供支持。
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处处长、二级巡视员王春林说,自"三线一单"编制开始至今,已指导21个规划编制,为35个一级开发项目选址提供环保意见,深入融合审查19个建设项目环评,协助开展1项督察工作,共涉及地块139个。在支持优化营商环境、促进环评瘦身,支撑建设用地审查、道路方案设计,助力环评审批、配合生态环保督察等领域取得成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