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什么是"碳达峰"和"碳中和"?
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,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,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。
碳中和是指企业、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,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、节能减排等形式,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,实现二氧化碳"零排放"。
二、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?
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,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,温室气体猛增,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。在这一背景下,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,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。
9月6日,在杭州举行的首期"之江院士讲坛"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作主题报告,讲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与勇气。
三、中国承诺彰显应对气候变化决心
工业革命之后,全球气温逐渐升高,科学家们发现,气候的变化带来了海平面上升、极端天气等问题,而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便是碳排放。"按每年59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,每吨50美元的社会成本计算,全球每年会因此损失2.95万亿美元。"王金南说。
因此,国际上提出控制碳排放。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概念由此而生。
1992年以来,联合国陆续达成《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《京都协定书》《巴黎协定》等协议,应对气候变化进程。其中,《巴黎协定》提出,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,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全球净零排放
去年9 月22 日,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,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,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。
王金南将此承诺视为里程碑事件,"这彰显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,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步调跟世界是一致的。"
而在行动上,"十三五"期间,中国实现比2015年碳排放强度下降18.8%,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达15.9%,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75.6亿立方米,"从这些数据来看,我们的几项既定指标都全面完成。"王金南说。
四、实现目标需要朝哪些方向努力?
碳达峰、碳中和的概念虽然听来抽象,但实际上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。
王金南指出,中国可以从国家、地方和部门行业三个层面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。他还提出了十项建议措施。
首先,要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机制和责任分担机制。"我们需要建立速报系统,了解省地市的情况,对各地碳排放情况心中有数。"王金南说。
同时,还要推进碳中和的零碳能源革命。他认为,在这方面,中国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逐步下降。
在优化国土空间提升碳汇能力方面,王金南建议,可以大力发展风能、光伏发电等。
在构建绿色零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方面,他认为,需要全面推行节约能源政策,强化物料循环回收利用体系建设,"例如,对企业而言,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革新来节能降耗。"
此外,王金南还建议,可以探索碳税机制,突破碳中和工程技术,将节能减排与污染控制协同考虑,加快推进碳达峰、碳中和立法等。
而对个人而言,王金南认为,应该重视绿色低碳消费。如果每个人都能养成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方式,也将助力碳达峰、碳中和的实现。
五、建议长三角制定碳达峰联合行动计划
作为"之江院士讲坛"首期主讲人,现场,王金南也对浙江碳排放情况进行了"把脉问诊"。
去年,浙江主要排放指标位于全国第10,"双碳"工作任重道远。他表示,浙江能源消费主要是煤炭、油品等,而使用这些能源的主要为工业、交通和服务业。
同时,根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的中国碳情速报数据,上半年,全国二氧化碳较去年同期增长6.1亿吨,上升11.3%。其中,浙江增长0.37亿吨。
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,目标远大,重任在肩。
去年,浙江召开了全省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推进大会,明确了坚定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,还发布了《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,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规划纲要(2020-2035年)》……而这些都被王金南认为,是浙江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的举措。
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王金南还表示,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、开放程度最高、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,长三角在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过程中也有很多空间。
"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,浙皖沪苏已经建立了一套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,如若能在这个基础上,再制定一个区域性的碳达峰联合行动计划,一定能有助于我国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的目标。"王金南说。
|